最近跟朋友一起討論過台式、日式與西式毛鉤的問題。
這三種毛鉤釣法的差異在哪呢?
以下是我們討論的見解,如有不對請指正。
先來說明日式毛鉤的做釣裝備:
日式毛鉤所需要的裝備如下:
1.十二尺以上溪釣竿,越輕當然越好,但價格相對貴。
2.前導線(漸縮線),這裡的漸縮線可以使用西式毛鉤的前導線使用,也可以使用接線的方式來做。譬如說3號2號1號,比例是3:2:1,總長度大約是一支或一支半竿子的長度。
3.子線,一般都是使用0.8號以下,長度的話,看個人喜好,有人使用一噚或兩噚。
4. 毛鉤,大約五門以上數量,因為不太需要甩動,可以直接到釣點,不怕糾結一起。
日式毛鉤的攻擊範圍大約是釣竿長度12尺+線長12~18呎=24~30呎的範圍。
台式毛鉤所需要的裝備如下:
1.七~九尺硬釣竿。
2.前導線(漸縮線),使用接線的方式來做。譬如說5號4號3號2號1號,比例是5:4:3:2:1,總長度大約是三、四支竿子的長度。
3.子線,一般都是使用0.8號以下,長度的話,看個人喜好,有人使用一噚或兩噚。
4. 毛鉤,大約是一~三門的數量,因為還是有甩的動作,太多門怕會糾纏在一起。
台式毛鉤的攻擊範圍大約是釣竿長度7尺+線長21~28呎=28~35呎的範圍。
西式毛鉤所需要的裝備多了一點,分別是:
1.專用Fly 竿:一般Fly 竿分為兩種,一種是單手拋投,另一種是雙手拋投,在這裡先介紹單手拋投竿。
單手拋投的竿子,大部分都是使用在溪河當中,長度大約是7~9尺之間,他的材質為輕實細。
若使用一般竿子改的話,可能在切風阻上會有影響。
2.Fly reel:在溪釣的裝備中,力魯的功能是在裝重量線而已,所以他的線杯比較深,因為重量線的分量相當多,所以前打的力魯是不適合在這使用的。
3.重量線:溪釣號數大約是1~3號為主,需要配合竿子來選擇,如二號竿就需搭配二號重量線。
4.預備線:在溪釣來說他是填充線杯底部的墊線,最好是選擇柔軟伏貼的線材。
5.前導線:有專門的漸縮線,一般大約是九尺以上的長度。
6.子線:一般是1號線以下的號數
7.毛鉤:只有一門的毛鉤數量。
西式毛鉤的攻擊範圍大約是拋投的範圍30~40呎。
所以三者的攻擊範圍相當,日式毛鉤是靠竿子長度來作為垂釣的依據;台式毛鉤是靠竿子的彈性與前導線為依據;西式毛鉤則是以重量線為依據。
兩者釣法的對象魚是一樣的,主要以掠食昆蟲的溪魚為主,如溪哥、紅貓、闊嘴郎等。
三種釣法並沒有好壞之分,看個人喜好及經濟狀況來區別,日式、台式毛鉤幾千塊就可以上手,而西式毛鉤則要萬把塊。
有人會問為什麼西式毛鉤會那麼貴呢?原因是物以稀為貴,台灣玩西式毛鉤的人口不多,許多東西都需要進口,所以價格就相對的貴。
希望這些可以對喜歡毛鉤的人有所幫助。
2006年11月23日 星期四
2006年11月20日 星期一
中部火力釣遊行
11/19星期日跑回台中老婆娘家...
因為上課的原因很久沒有回去了...
沒想到這時候岳父也剛好有放假...
所以就跟了他一起去火力發電廠垂釣...
老丈人他專門是釣烏魚的..
因為沒有帶著路亞裝備回家..
所以只好隨便拿一隻竿子及自製的一些擬餌,硬著頭皮上了...
沒想到四點多就要出發,到達釣點也才四點半左右。
天色還是很暗,索性能在車上睡到天亮。
睡著一盹之後,準備傢伙上場了。
到了岸邊發現也有人在使用路亞垂釣,ㄟ...這人是誰ㄚ?
下去打聲招呼,恩..這人很眼熟喔...
阿..原來是釣遊人阿...好久不見了...
釣場遇故知...感覺真是棒ㄚ..
閒聊了一會才知道他也是很有沒有往火力跑了...
真是有緣,釣了一陣子之後發現沒有魚群在咬。
所以依他的建議轉向火力入水口垂釣。
到了之後發現也有人使用金魚在垂釣,跟釣友詢問的結果是對象魚是竹梭。
二話不說就衝向釣點,剛開始還沒有釣況。
釣遊人將擬餌也從小支換成大支的minnow,而我是使用Jig 大型魚形軟蟲。
沒想到在閒聊他那隻Minnow的泳形時候,喞一聲,出線了。
ㄎㄎ,終於上勾了,在幾次出線及作戰之後,還是承服了。
目測大約是70多的竹梭,體型還不錯。
在拍照放回後,這時我的鬥志又燃燒小宇宙了起來。
晃阿晃,ㄟ...中魚..奇怪怎麼鬆了..
捲起來的時候發現線頭斷的很齊,原來是被秒殺了。
因為我沒有加上前導線或鋼絲線,直接將尼龍線綁在Jig 軟蟲之上。
想當然爾,一定會被切斷的,之後加上前導後也在沒有釣況了。
這次的釣遊還真是新鮮,第一次在火力遇熟識的人,第一次秒殺,海水魚真是不能小看。
至於照片的話,釣遊人有將他拍攝起來。
放置他的BLOG 上,他的BLOG 為 戀戀路亞釣遊人 有興趣的人可以上去看看。
因為上課的原因很久沒有回去了...
沒想到這時候岳父也剛好有放假...
所以就跟了他一起去火力發電廠垂釣...
老丈人他專門是釣烏魚的..
因為沒有帶著路亞裝備回家..
所以只好隨便拿一隻竿子及自製的一些擬餌,硬著頭皮上了...
沒想到四點多就要出發,到達釣點也才四點半左右。
天色還是很暗,索性能在車上睡到天亮。
睡著一盹之後,準備傢伙上場了。
到了岸邊發現也有人在使用路亞垂釣,ㄟ...這人是誰ㄚ?
下去打聲招呼,恩..這人很眼熟喔...
阿..原來是釣遊人阿...好久不見了...
釣場遇故知...感覺真是棒ㄚ..
閒聊了一會才知道他也是很有沒有往火力跑了...
真是有緣,釣了一陣子之後發現沒有魚群在咬。
所以依他的建議轉向火力入水口垂釣。
到了之後發現也有人使用金魚在垂釣,跟釣友詢問的結果是對象魚是竹梭。
二話不說就衝向釣點,剛開始還沒有釣況。
釣遊人將擬餌也從小支換成大支的minnow,而我是使用Jig 大型魚形軟蟲。
沒想到在閒聊他那隻Minnow的泳形時候,喞一聲,出線了。
ㄎㄎ,終於上勾了,在幾次出線及作戰之後,還是承服了。
目測大約是70多的竹梭,體型還不錯。
在拍照放回後,這時我的鬥志又燃燒小宇宙了起來。
晃阿晃,ㄟ...中魚..奇怪怎麼鬆了..
捲起來的時候發現線頭斷的很齊,原來是被秒殺了。
因為我沒有加上前導線或鋼絲線,直接將尼龍線綁在Jig 軟蟲之上。
想當然爾,一定會被切斷的,之後加上前導後也在沒有釣況了。
這次的釣遊還真是新鮮,第一次在火力遇熟識的人,第一次秒殺,海水魚真是不能小看。
至於照片的話,釣遊人有將他拍攝起來。
放置他的BLOG 上,他的BLOG 為 戀戀路亞釣遊人 有興趣的人可以上去看看。
標籤:
釣遊 Fishing Trip
2006年11月17日 星期五
FLY Reel的選擇
最近在收尋FLY REEL 來搭配我的2號FLY ROD....
下面是我覺得還不錯的FLY力魯...
請參考...
ABEL TR-LIGHT 88g
philias baby trout(ベビートラウト) 87g
Ari t Hart MACH 0 89g
waterworks ULA Purist Series(ピューリスト P1) 74g
RST Koh I Noor(コヒノール) 87g
RST BeryLL 80g
GRAIN AUBE(グレイン オーブ) 59g
GRAIN GRACE(グレイン グレース) 68g
SAGE 3100 77g
HARDY Flyweight 74g
HARDY Lightweight(フライウェイト) 76g
HARDY Tealweight(ティールウェイト) I 75g
Smith Baby 1 78g
下面是我覺得還不錯的FLY力魯...
請參考...
ABEL TR-LIGHT 88g
philias baby trout(ベビートラウト) 87g
Ari t Hart MACH 0 89g
waterworks ULA Purist Series(ピューリスト P1) 74g
RST Koh I Noor(コヒノール) 87g
RST BeryLL 80g
GRAIN AUBE(グレイン オーブ) 59g
GRAIN GRACE(グレイン グレース) 68g
SAGE 3100 77g
HARDY Flyweight 74g
HARDY Lightweight(フライウェイト) 76g
HARDY Tealweight(ティールウェイト) I 75g
Smith Baby 1 78g
標籤:
毛鉤札記 Fly Fishing
2006年11月8日 星期三
潑啪蛙製作PopperFrog making
最近閒閒沒事,想了一些怪怪的點子。這就是其中一的作品。
一般蛙價格都不便宜,120~300 的都有。
而這隻蛙的材料價格只有40元。
而手工費用,很難計算。
在這裡介紹簡單的作法,也可以依圖看故事。
1.材料:
*腳踏車內胎橡膠:這材質容易取得,而且摸起來不會太硬也不會太軟,臉皮厚一點,可以直接跟腳踏車店索取一些廢棄的內胎來使用,一條內胎可以做好十多個蛙了。
*塑膠瓶蓋:這裡的塑膠瓶蓋,我是使用牛奶瓶紙裝一公升裝的蓋子,他的大小跟內胎的大小差不多,相當方便。
*粗鐵絲:直接使用曬衣架的鐵絲即可,好折又便宜取得,跟老媽悄悄的借一隻使用。
*雙勾:我是使用歐納的鉤子,DH-64,不要看他很粗,我還嫌不夠大隻。以下圖可以參考。
製作流程:
1.將內胎依所需要的長度剪下之後翻面,光滑的內部將他翻出到外面來,這樣子在後續的塗裝比較容易平整,但也是可以不用翻面,可依個人的需要。
2.將內胎一面用線縫起來,然後用膠將他密封。可參考下圖做法。
3.量好鐵絲加雙鉤在內胎中的距離,再將鐵絲前後彎成圈狀,將雙鉤套入圈內,再將鐵絲綁起來,用快乾膠固定。可參考下圖。
4.將瓶蓋中心點挖孔,孔的大小略小於鐵絲環孔徑,可以將鐵絲環硬塞套入即可。請參考下圖。
5.在內胎缝線的那一側下方中心開一個小孔,讓鐵絲及雙勾可以插入內胎之中。
6.將其組合起來,就完成簡單的潑啪蛙了,然後再依喜好的浮起狀態,再加上尾部的鉛塊,塞在內胎之中,整體平衡好之後,再將尾部及口部的部分使用快乾膠黏住,最後尾部用針開個小孔就完成了。
簡單又容易,文字沒有表達清楚的部份,歡迎各位詢問。
標籤:
路亞製作Lure Making
2006年11月4日 星期六
Fly tying 發現的問題
現在在尋找一些fly tying的相關資訊...
有資訊與大家分享:
1.fly tying的書籍可以上博客來或直接上亞馬遜購買...
這類的書籍在台灣很難找到....
2.fly tying的工具可以上cabela's or basspro 購買...
這兩個的地方有相當多的東西可以選擇.
3.fly tying的材料雖然可以在cabela's and basspro找到....
可是有些卻無法將他寄出國外,這是關乎於防疫的問題.
現在這個問題我還沒有解,大家有方法或管道嗎?
除了在毛勾屋之外。
慢慢的我會將初學毛鉤的歷程,給po出來與大家分享。
有資訊與大家分享:
1.fly tying的書籍可以上博客來或直接上亞馬遜購買...
這類的書籍在台灣很難找到....
2.fly tying的工具可以上cabela's or basspro 購買...
這兩個的地方有相當多的東西可以選擇.
3.fly tying的材料雖然可以在cabela's and basspro找到....
可是有些卻無法將他寄出國外,這是關乎於防疫的問題.
現在這個問題我還沒有解,大家有方法或管道嗎?
除了在毛勾屋之外。
慢慢的我會將初學毛鉤的歷程,給po出來與大家分享。
標籤:
毛鉤札記 Fly Fishing
2006年11月1日 星期三
FLY 裝備初體驗
最近越來越想要玩FLY 了.....
所以在網路上收尋一下FLY 的裝備需求及選擇...
在這裡提供大家參考看看....
1. FLY rod:
* FLY竿跟路亞竿的差別是在他沒有標示Lure weight ,而只有標示線徑的大小,例如,#1、#2、#3等,竿子要搭配正確的線徑,不然會傷害到竿子。
* 長度的話是依釣場的環境來區分,在上游區域的話不需要拋投的很遠,也避免與樹枝糾結在一起,所以竿子的長度就相對比較短,大約是在6'~8' 之間。中游的話因為河面比較寬大,也比較沒有樹枝,風勢也相對會增加,需要長一點的竿子來使用,長度大約介於8'~9'之間。如果是在出海口或海邊的話, 長度相對增加許多,因為拋頭距離要遠,長度大約在9'~12'之間。
* FLY竿的調性有分F(快速),MF(中速),S(慢速)等,F調竿子是比較硬的,可以克服風勢,在拋投時比較容易。MF 調介於中間。S調在拋投技巧需要比較高,因為FLY line 的迴圈時間要比較長,也比較不能抗風,但是中魚的感覺比較強烈,大多適用在溪河的源頭處。
* 在台灣如果要玩淡水的話,FLY竿的號數在#1~#3即可。海水的話就看你的魚種及拋投距離決定FLY竿號數。
2. FLY reel:
* 捲線器的大小依FLY竿的號數搭配,例如:FLY竿#2,捲線器就需要選支援線容量#2~#3,太大的捲線器相對的重,對整體的搭配就不理想。
* 捲線器的重量,重量輕的捲線器當然對長時間拋投時比較不會感覺疲累,但相對的價格也不便宜。
3. FLY line:
* FLY線的大小需要與FLY 竿相配合,而他的大小是以號數來分別的,號數越大FLY線的重量越重。
* FLY線有分浮水線,沉水線及半浮線等,浮水線顧名思義就是會浮在水面上,主要操作的擬餌是水表的種類。沉水線就是會往水底沉下去,主要是模擬水底或水中 的生物。最新的線是半浮線,他會漂浮在水中間,主要是以小魚擬餌為主。
* FLY 線的重量配置,傳統分成兩種,WF 及 DT,WF 是重量前置轉移(weight-forward)意思是整條線只有前面部分加重量,所以在拋投的時候比較容易,但是引起的水紋比較大,對容易受驚嚇的魚種 不適合。DT 是前後漸縮(double taper)形式,因為重量比較平均所以在拋投時技巧上比較難控制,優點是產生的水紋會小許多。
4. 預備線(Fly Line Backing):主要是先纏繞在捲線器內側使用,使得FLY線不會因纏繞於內圈而產生捲曲的情況。
5. 前導線(Leader):主要是負責將Fly 線與子線之間的連結,他是一個漸縮的線,粗的一端接Fly線,細的一端接子線。
6. 子線(Tippet):主要與毛鉤連接,也可以減緩前導線的消耗。
以上這些是主要釣具的部份,光看這些是不是就嚇死人阿,ㄎㄎ,其實不然,每一種釣法都是差不多的原理阿。多多接觸會發現FLY 也相當有趣。
接下來就想要開始研究Fly tying 的部份。
上面的圖你可以看出它是製作出來的嗎?
相當擬真。這就是有趣的地方。
雖然魚眼並不會那麼的講究造型的部份,只要幾分類似即可。
但如果這提升到藝術的方面的話,就相當有其內容了。
標籤:
毛鉤札記 Fly Fishing
訂閱:
文章 (Atom)